学院师生热议全国两会
发布时间:2025-03-13

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。学院师生多渠道、多方式第一时间收听收看两会盛况,持续关注两会动态,认真学习两会精神。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,迅速掀起学习热潮,并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。

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杨兆亮表示,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,犹如春风化雨,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。两会精神为我们的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,也让我在深入学习中有了诸多深刻感悟。两会中多次强调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,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。医学教育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关键一环,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。作为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,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立足国家需求,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、有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。在学科建设方面,两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。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,我们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,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,在医学前沿领域勇于探索,努力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,提升学院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。同时,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,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,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。两会聚焦民生,医疗民生保障是重点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,提升学生临床技能,让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,能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,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。同时,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,使其理解患者的痛苦与需求,给予他们温暖与安慰。相信在两会精神的激励下,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,我们一定能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,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,让两会精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朱诵贵表示,2025年3月5日9时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。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全程聆听报告后,我深受鼓舞。报告强调,面对国际局势深刻变革,国家以‘稳’的定力筑牢发展根基,以‘进’的姿态推动创新突破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,特别提出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促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改革,完善疾控体系,强化公共卫生安全保障。这些部署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培养医疗卫生人才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,为我校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强化学科建设、优化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。

 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吕明强表示,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,是举国上下凝心聚力、共商国是的盛事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我热切关注两会动态,深刻感受到这场盛会为新时代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。2024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: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科技创新成果丰硕,民生保障持续改善,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彰显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,让我倍感自豪,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。 2025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、教育强国建设任务以及民生改善举措,让我充满期待。尤其是在教育领域,两会强调深化教育改革、优化学科布局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,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。未来,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,立足本职岗位,提升专业素养,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,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。 

基础医学部主任助理朱卫华表示,两会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作为高校教师,我深感责任重大,需要在专业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,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面对两会提出的科技创新要求,我们将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、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,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。同时,积极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,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,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,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行政秘书胡宗霖表示,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,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启发。总书记强调,就教育应当教会学生的“基本功”而言,理想信念、道德品质、知识智力、身体和心理素质等,一个都不能少。这深刻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。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思政教师,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,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。理想信念是学生的精神支柱,道德品质是学生立身之本。同时,知识智力、身体和心理素质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可忽视。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,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努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,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第二党支部书记金雪妍表示,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,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后,我深刻体会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责任和使命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,既为新时代学生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与实践路径,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。特别是作为毕业班辅导员,我将立足岗位强化就业指导,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投身“三支一扶”“西部计划”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,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
公共课程部教师周家如表示,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教师,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是必要且重要的!作为大学语文教师,两会报告不仅是政策文件,更是重构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的路线图。因为“健康中国”理念不变,人文通识教育就是培养新时代卓越医者的关键支撑。尤其在基因编辑技术突破与AI诊疗兴起的今天,更需要以人文精神筑牢医学伦理底线。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,让我明白今后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,引导学生理解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深刻内涵尤为重要,此外,还要引导学生将“科技向善”的价值导向融入专业思考,让学生们把希波克拉底誓言真正内化为精神基因。备课时,我更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政府工作报告中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”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,在讲解课文时,将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”的哲学思考,与新时代青年使命相结合。当学生意识到个体生命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时,经典文本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,而成为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。未来的教育中,我将牢记自己教师党员的身份,在医学与文学、美学的跨界融合中培育学生共情能力,为造就既有精湛医术又有济世情怀的苍生大医筑牢人文根基。

临床医学系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李松柏表示,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,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,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,我时刻关注着两会的动态,认真学习两会精神,深受鼓舞,也引发了我对医学事业、社会责任和党员使命的深入思考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内容,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。近年来,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,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,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,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稳步推进。这些成果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了便捷、高效的医疗服务,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,我深受激励,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。首先,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提高自身素质。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,作为一名医学生,我们要紧跟医学前沿,刻苦钻研,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,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基础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,才能在面对各种疾病时,准确诊断、有效治疗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其次,我要培养创新意识,积极投身医学科研。科技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,面对医学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我们要勇于探索,敢于创新,积极参与科研项目,努力为解决医学难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此外,我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。在学习和生活中,要以身作则,树立良好的榜样,积极传播正能量。与同学们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,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共同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医学生。

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2022级药学专业学生高玥表示,两会期间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卫生议题让我倍感振奋。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、提高薪资待遇与畅通职称晋升等举措,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。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的问题,也为我们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,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医学大学生,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。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提升医疗技能,更要具备社会责任感,将患者的需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。同时,我们还应该积极关注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,努力学习新技术、新方法,为患者提供更先进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以两会精神为动力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中绽放光彩。

护理系2023级护理专业学生曹伟伟表示,从24年9月开始,我就在合肥市二院老年护理院实习,两会提出的构建文旅产业链,创新“银发文旅+医疗”“银发文旅+农业”等多元化融合模式,建设集医疗、养老、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,推动银发文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,给我很大的启发,坚定了我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信心。

医学技术系202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马奥祥表示,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》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成果,并提出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。报告展示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中取得的显著成就,特别是在经济、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稳步推进。 报告还关注民生福祉,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就业、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措施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科技创新,中国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,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,显示出前瞻性的发展思路。展望未来,报告明确了扩大内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深受鼓舞,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我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战略,投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报告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,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建设中。(办公室:常玉  审核:柳莉  责任编辑:周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