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9日下午,学院在图书馆922会议室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“形势与政策”课集体备课会,会议围绕课程改革、教学创新及医学特色融合展开深入研讨。学院院长助理兼学生处处长邵玲出席会议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兆良、教务处副处长崔芳、“形势与政策”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参会,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丽娟主持。
会上,邵玲围绕课程使命与教师责任作重要发言。她指出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以其高度的综合性,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、系统、深入了解世界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学习平台。教师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课程兼具思想性、理论性、亲和力与针对性。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脉搏,做到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。她强调,教师应主动研究教学规律,将政策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,以案例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,切实发挥课程培根铸魂作用。她要求教师团队强化教研能力,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准确性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医学人才提供支撑。
王兆良从规范教学体系、分组交叉授课等方面提出建议,倡导教师发挥专业优势,提升效率与教学质量。崔芳提出,需立足医学专业特色,推动课程“五到位”落实,即观念认识、教学主体、内容、方法与保障全面提质。董丽娟强调在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中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明确目标、提质增效,做好课程建设,确保党的理论成果与时代案例“零时差”融入课堂。
会上,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人胡玉姣传达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《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要点(2025年上辑)》文件精神,并解读学院实施方案。在互动环节,授课教师围绕教学方法创新展开讨论,提出“案例情景模拟”“跨学科专题联动”等实践方案,为课程改革注入新思路。
本次集体备课会为新学期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研讨明确教学目标,拓宽了教学思路,增强了教学信心。今后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,持续推进制度优化、师资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,提升质量,凸显改革成果,打造更多“金课”、更多“金师”。(马克思主义学院:何佳乐 胡玉姣 审核:董丽娟 责任编辑:周慧)